林意真 0938537328 |
低總價小宅熱門...置產收租首選?專家搖頭「房市韭菜最愛」:租得了賣不掉 |
你以為低總價小宅賣得掉?其實市場根本不想接!市面上天天有人在炫耀:「我又買了一間小宅,投報5%、租得掉,穩賺不賠」但你有本事賣得掉嗎?還是到最後只能吞下去、等房子爛掉,然後默默裝沒事? 真相一:你不是買到便宜 是買到「退場難」 小宅最大問題不是買進,而是「卡手上賣不掉」。這類產品轉手時最慘,因為: 市場選擇太多,毫無稀缺性 說難聽點,小宅就是房市裡的「快時尚」,買的多、退得快、留不久。你真以為自己在投資,其實市場把你當冤大頭。 這就像「買車」,買進門檻最低的小車(國產、便宜入門款),確實人人都買得起,但問題是二手市場一大堆,價格一路往下掉,想賣掉?買家會說:「那我加一點錢買更新的啊!」結果你只能砍價再砍價。 相反的,如果你買的是少數人追捧、稀缺的「進口名車」或「限量款」,雖然一開始花得多,但出場反而有人搶,甚至保值性比你想的還好。 房子和車子一樣,不是「便宜就好出手」,而是「稀缺才有人願意買單」。 真相二:租得掉 ≠ 值得買 很多人嘴上喊「我這間房投報率很漂亮」但冷靜點想,你現在收租2萬,三年後租金還能維持嗎?屋況還能跟得上新案競爭嗎?租客願意為老舊社區、邊間、無管理的房子多付錢嗎?到最後,你還不是被迫降租、還要貼維修費,然後邊賺邊抱怨房客難搞,最後還賣不掉。 「被動收入」變成「被動勞力」,真的不痛嗎? 真相三:這種產品的買家 常常就是下一個倒楣鬼 不信你去房仲平台搜尋某些區域的低總價小宅,一堆價格「低於當年成交價」,還持續掛好幾個月、甚至超過一年。為什麼? 因為賣方想脫手,買方卻不想當冤大頭,大家都知道這種物件的未來潛力,極其有限。 你今天接手的,是別人甩手的。明天你想出場,可能只換來一句:「這間我看看就好,謝謝」。某些「一房一廳改套房」、「電梯華廈老公寓」買來租得快,結果3年後回頭一看,才發現全社區的屋主都在比誰賠得少。 你說你是投資?我說你是接刀俠、房市韭菜、自欺欺人的KPI型房東。 |
資料來源 |